冯鸿昌,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电动装卸机械维修工、高级技工、全国劳动模范、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,先后完成价值6000万元的8台龙门吊的监造、4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的二手龙门吊的技术改造、大型柴油机大修和轨道式龙门吊吊具导板改造创新等多个大工程,为企业和厦门港口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
  成长路,学习改变命运

  1997年3月,冯鸿昌到厦门港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实习。看到宽阔的大海,高耸的龙门吊,来自山区的冯鸿昌感到既震撼又兴奋: 要是今后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,那该多好啊!但当他看到师傅手中的工具时又沮丧了:他对龙门吊、桥吊这些码头巨型设备几乎一窍不通。冯鸿昌坚信:“不知道可以学,通过学习一定能做好!”工作之余,冯鸿昌不是在向老师傅请教,就是在认真苦读。他还用半年的工资自费报名参加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高职班,每天下班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,从公司赶到学校学习。

  “知识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。我虽然是个打工的,但我不能混日子,也没有混日子。我要在以后几十年里,把该掌握的知识钻透学精。”十几年来,冯鸿昌通过自学,拿到了大专文凭,取得高级钳工、计算机操作员等数十个职业资格证书。在工会推荐下,保送到中国劳动学院劳模本科班脱产学习两年,圆了他的大学梦。

  学技术,创新路上前行

  2004年5月,公司派冯鸿昌到漳州一家德企在华投资的设备制造厂,监造8台总价值6000万元的龙门吊。由于德资公司固有的管理体系和主要制造工程师的偏见,一开始,冯鸿昌提出的意见迟迟得不到落实。冯鸿昌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据理力争。他陈述的理论条理清晰、思维缜密,对设备的问题点揭示一语中的。在调试工程师面前,冯鸿昌自己动手调试设备,动作规范到位,纯熟精湛。两位德国工程师大为折服,根据他提出的意见全部做了整改。

  2009年6月,冯鸿昌带领班组解决了传统的龙门吊作业噪音大、耗能高的问题;2010年, 冯鸿昌与班组成员吸收国内外各大型码头的经验,完成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改造,解决了生产设备实时监控、故障报警、设备维护等难题;2013年,冯鸿昌领衔革新理货模式,减少了传统人工理货模式存在的人为差错和遗漏。

  2014年,冯鸿昌一举摘取“中华技能大奖”,成为福建省最年轻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。

  传承,做好传帮带

  2012年,在厦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,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成立了“冯鸿昌工作室”。这里虽没有车间的嘈杂,但却有着另外一番景象:工人们在此集中讨论技术攻关难题,使用设备远程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码头设备作业情况,调阅最新的国内外港口技术文献资料……“知识、技术、创新”,是这个工作室的主题。

  2013年7月,冯鸿昌工作室获得中国企业培训创新成果金奖,2014年8月,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。在冯鸿昌的带领下,工作室成员完成了446项技改项目,每年节省维修费用2000多万元。

  在他看来,港口的工作平淡而普通。只要用心、肯干、勤于学习,总有用武之地,而他自己也不过是专注于维修,并试图把这一项工作做到最好。“我会的技术,其实我身边的同事都会。所谓匠心,我认为更多是在生产实践中专注专一的品质。”他说。